close
小貼士:本文較長,約1500字,完整閱讀需4-5分鐘,太長不看的朋友們可以隻看粗體字,那些最好看。
自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已經過去瞭兩年又十幾天,在這段時間裏,我發現瞭三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一件有趣的事是,忽然之間中國大地上大大小小的創業公司、互聯網公司,凡談模式必談"互聯網+",彷彿這麼做他們的模式就真的會和之前有什麼不同似的。刻意或者不刻意的,"互聯網+"很多時候被簡單解讀成瞭O2O的政府官方版,線上彙集流量,通過向線下導流變汽車喇叭改裝現,或者線下提供服務,線上進行營銷式的展示,這和十年前的互聯網並沒有任何本質區別。
另一件有趣的事是把"互聯網+"這桿大旗搖的最起勁兒的人,往往都擁有相對比較純粹的互聯網背景或者媒體背景,"互聯網+"計劃的提出像是為他們的創業吹起瞭衝鋒的號角。對比強烈的是,在最需要互聯網化、信息化的傳統實體行業中,大部分從業者反而表現的格外保守、剋制和冷靜。
最後一件有趣的事其實並不那麼有趣,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項目和公司,經過瞭兩年的市場洗禮,現在絕大部分都過得不怎舒心,把錢快燒完瞭還沒有找到真正能夠帶來盈利的健康模式,"資本寒冬"的到來再添一把霜,死掉的和半死不活的絕不少見。
總結一下這些狀況,我們似乎可以提出一個不負責任的疑問:互聯網人是不是對"互聯網+"有什麼誤會?
我個人的觀點是問題可能出在"互聯網+"這個名字上。"互聯網+"的本意是使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創業、創新的工具和平臺,鼓勵的是產業創新和跨界融合,所以"互聯網+"的完全體一般都是"互聯網+某產業",主體應該是"某產業"。但是當所有人都將"互聯網"放在前面的時候,就總有些欽定本位的感覺,讓人望文生義不求甚解一頓打雞血也是不奇怪,畢竟互聯網就是這樣的一個浮躁圈子。所以,"互聯網+"或許叫"+互聯網"更合適。
就像前面提到的,"互聯網"本身在這套系統裡是以工具和平臺的角色出現的,所以在這樣的框架下討論問題並不存在"互聯網行業"這個概念。那麼,當我們在談"互聯網+"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什麼呢?其實,我們在討論的是互聯網技術在傳統行業裡的應用,而就現在的水平來說,這個應用絕對不是建個網站、做個電商那麼簡單。
在我看來,互聯網在傳統行業中最大的價值是對現有產業進行價值的挖掘和升級,主要解決三類問題,第一類是解決信息的不對稱,讓服務的供需雙方能夠更順暢的溝通,典型的案例是滴滴和鏈傢;第二類是通過新的技術,對現有流程進行優化,提升體驗,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信息化方面,通過技術進行標準化服務,解放人力;第三類是通過大數據整合升級產業,並由此產生新的價值,21世紀房產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在城市規劃建設方面開拓瞭全新的業務模式。
既然"互聯網"是用來解決問推薦汽車音響改裝店題的,我們就得對問題的來源稍微做一些考慮瞭。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選擇題,一個長期深入實體產業中具體業務的從業者提出的問題,和一個對產業一知半解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和沉澱的互聯網人提出的問題,哪一個更符合產業的需求呢?答案顯而易見,這也就是為什麼互聯網人做不成"互聯網+"的原因,他們通過技術去找需求,而傳統產業的人有瞭需求之後才去找解決方案。
說回來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要重塑一個聚焦教育的垂直產業門戶,決勝網的大部分人並不是教育從業者,所以對教育產業的需求不敢妄下猜測,於是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包括新聞、活動、服務、產品和大數據在內的優質內容匯聚從業者到我們身邊,深度挖掘真實需求,再通過我們深厚的互聯網背景整合技術、資源、資本,提供解決方案。事情很難,但是前景光明,我相信在今年年底,我們就能夠成為最瞭解教育產業需求的人,同時也能夠成為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人。
原創文章, 作者:總裁汽車音響喇叭推薦觀察室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A786D2DF914F98D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